草民网限制A级福利片,亚洲国产中文美欧在线人,国产网红主播视频午夜福利,91免费在线视频

進城務工有出路 返鄉創業有天地

發布時間:2020-07-20 10:40:34 | 來源:農民日報 | 作者:張艷玲 | 責任編輯:劉夢雅

關鍵詞:全面小康,脫貧攻堅

“小康”是什么?“種上了好果子,娶上了好妻子,生了個好孩子,買上了好車子,住上了好房子,過上了好日子。”6月11日,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,面對“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”采訪組的提問,果農絕妙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不禁拍起了手。

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到2020年,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,是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“三農”領域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之一。老鄉的“錢袋子”鼓不鼓,是硬指標,來不得半點馬虎。

日前,記者走進人口大省、農業大省四川,探尋蜀鄉大地上的富民增收故事。

出得去——農民工服務中心搭起連心橋

彝族小伙倮伍克的子的故事,充滿了勵志色彩。

6月14日,在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區的大榕樹下,記者見到了皮膚黝黑、頭發微卷的倮伍克的子。2010年4月,19歲的倮伍克的子從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的大山中,到了中鐵八局成都地鐵2號線15標項目部,成為一名建筑工人。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盾構機。通過勤學苦練,10年后他成為了一名技藝精湛的專家型工人,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。憑借這一技之長,倮伍克的子不僅工資跟著上漲,還收獲了中國中鐵勞模、“成都工匠”等諸多榮譽,全家人的生活也步入小康。

作為人口大省、農民工大省,四川每年農民工務工收入超過4000億元,撐起了農民收入的半邊天。這中間有千千萬萬個倮伍克的子,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在城市打拼,不僅成為了家庭的頂梁柱,更是所在領域的佼佼者。

在眉山市仁壽縣,記者見到了39歲的蔡永強和34歲的謝洪梅夫婦。十余年來,他們一直在江蘇蘇州務工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他們取消了返蘇計劃,而是通過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的仁壽籍農民工回引工程“讓愛回家”,雙雙入職縣里的重點企業。“工作穩定,一家團員,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。”蔡永強說。

據了解,通過農民工返崗“春風行動”、各類線上專場招聘會以及各縣紛紛展開“一對一”就業幫扶。面對疫情不利影響,截至今年5月,四川全省外出務工農民工已達到2374萬人次,比去年同期還增長58萬人。

近年來,隨著四川經濟社會發展,省內農民工就業數量逐漸超過省外,但仍然有1000萬農民工遠離家鄉。為了讓年輕的父母放心進城,近年來,四川各地紛紛建立起關愛留守兒童的志愿團隊。遂寧市射洪縣西山坪村村民馬雪梅便是其中一員。3年前,共青團四川省委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項目“童伴計劃”落地西山坪村,曾是留守兒童的馬雪梅主動應聘,在村里的“童伴之家”當起了“童伴媽媽”,為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營造了一方溫馨快樂的小天地。

據了解,為了更好服務農民工,四川創新出臺了“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”;在2019年的機構改革中,四川進一步搭建起省、市、縣三級農民工服務中心,負責農民工回引、創業、培訓、維權救助、服務等業務指導。

留得住——找準產業激發致富潛力

“種全國最好的葡萄,過城里人向往的生活!”在眉山市彭山區果園村村口,墻上的巨幅標語透著村民的志氣。從過上城里人的生活,到過上城里人向往的生活,目標升級的底氣,來自果園村近年來下大力氣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的真功夫。

20世紀90年代,果園村“名不副實”:全村7000畝土地,僅100畝葡萄園,種植戶靠天吃飯,每畝收入僅3000多元。2007年,彭山“葡萄大王”楊志明牽頭成立果怡農業合作社,依托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呂秀蘭等一批農業專家,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引領村民依靠科技發展葡萄產業。為克服降雨難題,全村推廣大棚避雨栽培技術;為解決光照困難,葡萄田里鋪上了反光地膜;為提升葡萄品質,農戶們用上了標準化高光效塑造型栽培、水肥一體化滴灌等技術。

如今,果園村名副其實:全村種植特色葡萄5200畝,葡萄品種43個,成為當地葡萄萬畝示范區的核心區,被評為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示范點,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.1萬元。

果園村并不是個案。在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,村民靠著龍安柚走上了致富路。村子里的龍安柚母本園是個寶,涉及到的123戶柚農中,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有2戶,10萬元以上的有15戶,5萬元以上的有76戶。經過多年發展,龍安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,當地企業不僅開發出了柚枳實、柚白皮、柚青皮等初級產品,更研發出了柚子精油、柚皮浴足粉等各類深加工產品。

資陽市安岳縣被譽為“中國檸檬之鄉”,10個檸檬就有8個產自安岳,其編制的《檸檬鮮果標準》等7項標準成為中國檸檬生產、加工、銷售標準。立足于檸檬產業優勢,安岳文化鎮燕橋村以鄉村旅游為中心,著力打造田園綠道、山地騎行道、檸檬博覽園、檸(萌)寶嗨主題樂園、檸檬展銷中心等以檸檬為主題的旅游設施。村民紛紛參與休閑娛樂、農家餐飲、農家采摘、生態農業觀光等,2019年實現旅游年收入1200萬元,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。

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為促進農民增產增收,省委、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效益農業的政策措施,推出了“一村一品”“一鄉一色”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政策。各地因地制宜,著力發展打造了川油、川菜、川果、川茶、川藥、川桑等優勢產業,促進了四川特色效益農業的快速發展,市民的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品種日益豐富,農民的“錢袋子”也越來越鼓。

回得來——“鄉愁經濟”帶來新機遇

從默默無名的小鄉村到如今眾創共建的詩意田園,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高槐村向人們展示了小康生活的詩意。

2014年11月,3個城里人來到高槐村,看中了城郊的地理優勢以及村民前庭后院的開放空間,他們租下村民的房屋建起了高槐村首家咖啡屋“不遠咖啡”,由此拉開了高槐村以鄉村咖啡為特色的農旅發展序幕。

看著村里的鄉村咖啡生意紅火,2018年,劉春梅和丈夫結束了城里的美發事業,回到老家,把宅院整修一番,也開起了自己的咖啡館,取名“芳華·舊時光”。劉春梅回憶,2018年10月初,經過近半年的裝修改造,咖啡館開業,正好遇到國慶長假,生意火爆,最多時每天要接待300多位客人,可以說是一座難求。

如今,高槐已經有了24家鄉村咖啡館。城里人紛紛下鄉尋找鄉愁,老村民陸續歸巢就業創業。高槐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咖啡文旅聚落。

不久前,民謠小院樂隊的8個年輕人把工作室也搬到了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高槐村,村里的廣場就是他們的舞臺,村民就是他們的觀眾。他們以高槐村為靈感,歌唱著詩意的田園生活,成為詩意高槐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“在高槐,有寧靜的田園風光、友善的新老村民,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文創環境。”樂隊鼓手小黑告訴記者。

“鄉愁經濟”帶來了新的產業業態和消費場景,讓鄉村正在成為創業樂土。日前,四川省首次整體推出投資總額達218.5億元的130個項目,歡迎農民工及企業家返鄉入鄉創業。這是四川省首次整體推出農民工及企業家返鄉入鄉創業投資項目。
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9年底,四川省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70余萬人,實現創業產值4000多億元。僅今年以來,四川省新增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4.7萬人,新增企業實現總產值88億元,帶動就業10.7萬人。

[打印]

[[收藏]]

[TT]

返回頂部